太仓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公报
太仓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公报
首页>常委会会议>太仓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公报

关于2011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1-12-08 13:08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赵建初

各位副主任、委员:

  现在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汇报太仓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11年上半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上半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牢牢抓住扩大有效投入、推进转型升级、加快社会发展、提升民生质量等工作重点,锐意创新,务实奋进,全市经济社会呈现稳步发展、协调推进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5.08亿元,同比增长18.6%(现价);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20.86亿元,同比增长35.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2.6亿元,同比增长20.2%。主要指标增速达到或超过人代会目标要求。

  (一)经济增长健康快速,转型升级扎实有效

  工业经济在结构调优中加快发展。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05.20亿元,同比增长23.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28.37亿元,同比增长23.7%,增幅列苏州五县市前茅。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138家新兴产业企业实现产值311.78亿元,同比增长36.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7.6%,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其中智能电网和物联网、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增速分别达到363.6%61.9%59.4%。重点企业带动作用明显。48家重点企业实现产值405.05亿元,同比增长29.5%,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5.8个百分点,已有12家企业产值突破1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169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170.09亿元,同比增长33.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0.5%,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发力增长。上半年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实现产值328.65亿元,同比增长27.8%,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4.1个百分点。全市个私经济净增注册资本54.57亿元,同比增长7%

  服务业在扬长育优中全面发展。上半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66.03亿元,同比增长25.8%(现价),占GDP比重40%,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比上年底提高1.1个百分点。物流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市106家列统物流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73亿元,同比增长57.1%,耐克物流中心等重大项目建成投运。港口运行态势良好。新辟内贸干线4条、内支线2条,完成货物吞吐量4789.55万吨、集装箱运量130.33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31.2%和30.3%。服务外包实现新突破。完成接包合同额9671万美元、离岸执行额5765万美元,两指标居全省县级市前列。商贸流通稳步发展。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4亿元,同比增长26.7%(现价);万达广场开工,财富中心部分开业,浏河华东水产品交易中心开盘,国际森茂汽车城销售额超10亿元。休闲旅游业再创亮点。现代农业园区被评为江苏省四星乡村旅游区(点)LOFT工业设计园命名为苏州市旅游商品研发基地,沙溪古镇打造工程加快推进,准五星级亚丽温泉度假村启动建设。金融运行态势稳健。招商银行太仓支行开业; 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7.6%17.1%;新区恒通公司5亿元7年期债券成功发行;上半年14家融资性担保公司担保户数754家,担保金额29.90亿元。

  现代农业在创新引领中提升发展。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65万亩、高效渔业面积0.25万亩、设施农业面积0.72万亩,累计高效农业占比达65.8%;建成全省领先的智能温室水稻育秧基地;基本建成3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休闲、花卉、菌菇、林果四大产业优势不断放大。水产养殖示范载体建设进展顺利,浮桥长江中华绒螯蟹生态养殖基地一期及双凤维新小龙虾生态养殖基地完工,勤力水产生态养殖基地、陆渡千步湖高效渔业示范区对外营业。农业生物科技产业突破发展,生物肥料生产线投产,2万平方米生物育种基地及高档花卉、蔬果组培快繁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

  (二)固定资产投资稳步走高,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推进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上年。上半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8.34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完成投资85.95亿元,同比增长30.7%,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45.6%,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占比提高,完成投资35.05亿元,增长35.1%,占服务业投资比重上升至40.8%,达到全社会投资总量的18.6%,占比分别较上年同期提高2.9个和2个百分点。外商投资启暖回升,完成投资43.51亿元,同比增长19.2%,比上年同期提高32.4个百分点,为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值。十大产业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42.0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45.1%。其中农业项目完成投资3.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294%;工业项目完成投资30.0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0.2%;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8.4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26.3%

  重点项目推进力度加大。全市68个重点项目开工在建56个,开工率82.4%,累计完成投资67.18亿元。其中农林水利、工业和服务业项目分别完成投资1.77亿元、51.34亿元和14.07亿元。19个苏州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9.1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47.4%。其中协鑫保利多晶硅锭切片项目、敦邦运输装备项目一期、昊诚光电项目、明辉化纤科技项目均提前完成当年投资额。全市上半年共组织集中开工开业活动7次,参加活动的重点项目达70个,计划总投资209.27亿元。其中,开工项目47个,计划总投资137.16亿元;开业项目23,计划总投资72.11亿元。

  (三)招商引资亮点突出,对外贸易态势良好

  内资引进量质并举。全市共引进内资项目568个,新增注册资金69.47亿元,同比增长4.8%,超年度工作目标序时进度。其中引进上海项目90个,投资总额54.09亿元,注册资金22.99亿元,占全市总量的33.1%。引进项目规模呈扩张态势,平均注册资金达1223万元,同比增长19.6%26个超5000万元以上项目注册资金43.26亿元,占全市注册内资比重达62.3%,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服务业项目占比仍居首位,348个服务业项目注册资金39.02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61.3%56.2%。工业项目增长较快,注册资金30.25亿元,同比增长43.5%,宝洁公司、柏杉林木业、连成集团、宇兆能源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大企业成功落户。

  利用外资稳中有进。新批外资项目76个,完成注册外资11.5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88亿美元。大项目引进成效明显。引进超千万美元外资项目33个,注册外资8.16亿美元,占全部注册外资的71%,其中超亿美元项目2个。太仓港经济开发区保持引领态势。新批项目41个,注册外资7.3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63.8%;成功引进积水置业、欧威尔空调、肖特海润太阳能等大项目,总投资10亿美元的保利协鑫太阳能发电系统集成国际产业园项目签约落户,标志着我市引进外资工作取得新突破。投资来源地相对集中。以香港、台湾、日本、欧美为主,分别实现注册外资2.9亿、2.3亿、1.6亿、1.6亿美元,占比分别达到25.3%20%14%14%

  外经外贸快速增长。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56.69亿美元,增长45.9%。其中,出口总额25.05亿美元,增长41.4%;进口总额31.64亿美元,增长49.7%。省级自行车、童车出口基地通过省商务厅验收。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占总量的53.6%;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增长强劲,分别完成进出口总额19.6亿美元和6.2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4%122%。境外投资稳步推进,新批项目6个,投资总额达1471万美元;新签外经合同500万美元,完成营业额180万美元。

  (四)自主创新步伐加快,载体建设拓展提升

  科技创新扎实推进。获批省外资研发机构3家,申报国家级项目20项、国家重点新产品6只。全市专利申请量291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416件,同比分别增长25.9%181.1%;专利授权量145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61件,同比分别增长17.1%110.3%。创新人才加快集聚。3个人才(团队)获评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人成功进入国家千人计划面试。组织申报省创新团队4个、省双创引进计划39个、企业博士集聚计划(创新类)27个、姑苏人才计划8个。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与苏州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5+1”技术联盟与12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签订合作协议8项、成果转化项目2项、解决技术难题6个;组织申报国际科技合作项目4项、省产学研联合创新基金项目1项。

  创新载体加快构建。太仓港经济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大科技创新项目抓紧实施,累计完成投资4.48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45.3%。昭衍新药研究中心、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正式开业,生命科学产业园中的生物信息平台建成投运,生命信息研究所揭牌,生物农业科技产业园项目加快建设。载体平台建设着力推进,申报省公共服务平台和省院士工作站各2个,申报苏州市工程技术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各3个、苏州市院士工作站2个。

  (五)改善民生措施扎实,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人民生活稳步提高。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509元和9877元(预计),同比分别提高12.8%13.0%。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水平达到1485/月,城乡低保标准统一调整至500/月,4572人享受到社会特殊群体社会保障扶持政策。由政府出资的自然灾害民生综合保险启动实施。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举办各类招聘会300多场,招聘岗位近20万个;实施再就业培训2183人,农村劳动力培训11184人;社会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左右。住房保障进一步加强,新增公共租赁房1348套、廉租房10套,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70套,发放租赁补贴81户,城市棚户区危旧改造33.11万平方米。桃园新村、果园小区等4个老小区改造工程有序推进。

  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三集中工作初见成效。集中居住工作不断推进,开工建设农民公寓房面积152.46万平方米,新增农民集中居住户3524户,全市农民集中居住率累计达42.9%,较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全市85%以上的农村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区;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2万亩,累计流转面积占农地面积的85.7%。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开工建设重点项目163只,完成投资5.19亿元;预计村级平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5%以上。农村改革持续深化,新增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34个,其中新增合作农场1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继续推进“绿色太仓”建设,实施农村绿化“六大工程”,新增绿化面积1.51万亩,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公共服务优化发展。荣膺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居民住房改善项目获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市科技活动中心开工建设。校舍升级改造工程稳步推进,省太高新校区建设加快实施。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宋文治艺术馆实现免费开放,大剧院建成启用。人民医院顺利搬迁,中医院病房楼建设顺利,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档改造全面启动,区域卫生信息化工程全面推进。城乡综合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水源地建设工程围堤合拢,污水治理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双浮、协星等公路建设和人民路、南园路、新华街等老城区道路改造工程按计划实施。城乡公交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成立了市公共交通便民服务中心,优化改造公交线路17条,调整站点9个,增设站点9个,加密沪太快线班次,开通了太仓至虹桥枢纽班车。

  上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总体平稳向好,但前进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需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一是企业运行成本不断上升。由于生产资料价格、劳动力成本、融资利息增加等因素,使得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挤压。二是要素供给制约发展空间拓展。企业用工难度增加,特别是纺织、电子、机械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一线熟练技术工人紧缺;资金短缺成为当前突出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服务业轻质资产企业缺乏抵押和担保条件,形势更为严峻;土地供应量与需求量缺口拉大,且耕地占补的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三是财政增收难度加大。上半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增速放缓,占全口径财政收入比重呈现下降趋势。四是转型创新的压力增加。科技投入增长缓慢,大型创新载体缺失,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仍明显低于苏州平均水平,现代服务业持续引领增长的动力不足。五是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生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创三年以来新高,控制通胀,促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效提高的任务繁重。

  二、下半年工作重点

  当前,我市发展处在关键周期的关键时期。从国际环境看,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有利于我市进一步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但世界经济复苏仍面临着层层考验,复苏前景的不确定性和新的风险频频出现。美国、欧盟、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主权债务风险,给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风险;美元的进一步贬值将会引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新一轮上涨,影响国际贸易发展;全球流动性过剩将进一步加大我国的输入型通胀风险和压力。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总体上仍处在较快增长的轨道上,但同时又面临着控制通胀、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的三重压力,保持现有宏观经济政策相对稳定是下一阶段的主基调。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中,进一步认清形势,厘清思路,扎扎实实抓好当前工作。

  (一)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促进产业转型。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政策,精心打造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高地,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重大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我市支柱产业,确保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和产业占比苏州领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落实服务业发展相关政策,促进总部经济、现代物流、服务外包、文化创意、高端金融、休闲旅游、现代商贸等重点领域快速发展,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打造提升市区商贸中心、新区中央商务区、港区保税物流中心、天镜湖文化商务区、沙溪古镇、浏河长江口旅游度假区等服务业集聚区。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推进13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力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抓好生物科技产业园建设。

  加快自主创新。强化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大幅度增加技术开发经费的投入,力争全年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进一步落实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争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高新技术产品55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2.5个百分点。积极培育创新型企业,争取更多省级以上立项和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全年专利申请总量确保4400件,重点培育5家专利示范单位,创建省知识产权试点市。鼓励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作用。加快创新载体和公共平台建设。推进科技创业园、软件园、LOFT工业设计园等功能提档,建设一批新的创新载体;重视研发机构建设,力争新增院士工作站1-2家,培育一批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健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年内再新增1-2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提升发展能力。提高工业发展整体水平。加大各类园区整合力度,打造特色产业基地;支持企业提高装备水平、优化生产流程;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自主品牌建设,加快培育拥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地标型企业;抓好技术标准化工作,树立支柱产业长远优势;创新企业上市培育机制,鼓励优势企业上市融资;引导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实施两化融合战略,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智能化水平。

  (二)着力保持投资有效快速增长

  狠抓招商选资。坚持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突破,高效税源型为目标的原则,着力引进一批高投入、高产出、高附加、创新型项目。建立重点区域招商平台。放大与欧美、台湾以及央企等国内外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的合作效应,加强驻点招商。重点跟踪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拓展合作领域。加快信息平台建设。用好省、市信息库、项目库和企业库等资源,及时了解掌握国内外产业转移动态。有机整合全市资源信息、客户信息、项目信息等,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创新招商模式。利用来太投资客商和外地重点客商以及产业协会、行业协会、商会实施以商招商,将投资者变成招商骨干,延长工作手臂。创新开展中介招商、委托招商,实现招商网络的全覆盖。加强项目包装。依托比较优势,包装一批市场前景好、影响力大、吸引力强的招商项目,集中对外推介,提高引资的成功率。进一步优化服务,创造环境优势。

  确保重大项目。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实施进度。认真组织实施实事工程、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城市建设等四个十大工程项目,确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机制,促使签约项目快开工、在建项目快竣工、竣工项目快投产。对计划新开工的重大项目,加强部门衔接,加快项目报批,落实建设条件,推进尽快开工;对在建的项目,完善督促检查机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要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尽快协调落实资金、选址、土地等条件,对已签约的项目,积极推进土地报批、征迁、环评、项目审批等各环节工作,推进项目尽早落地。

  引导社会投资。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决策,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互促互补,实现社会资本与政府投资项目的有效对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创新体制机制,为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营造良好环境。降低门槛和拓宽范围多措并举,扩大社会投资深度和广度。

  (三)着力做强临江沿沪区域优势

  加速规模扩张。以太仓港列入省十二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围绕集装箱干线港、江海联运中转枢纽港、江苏第一外贸大港建设目标,全力推动太仓港快速发展,今年确保集装箱运量达到300万标箱,真正成为亿吨大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三期工程年内全部投入运行,加快实施集装箱四期、华能煤炭储运中心、协鑫煤炭基地等重点项目。做大做强临港经济。发展壮大现代物流,着力建设区域性的国际物流中心和国际采购分拨配送基地。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家重大产业布局调整的机遇,持续引进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特大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重点建设新能源产业园、先进装备产业园和新材料产业园。

  推进港口升级。抓住获批国家级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机遇,争取批准设立太仓港经济保税区和苏台(太仓)自由贸易港区。不断加强与国内外知名船务公司的战略合作,启动船公司组建工作,加大航线开辟力度,深入推进区港联动和无水港建设。创新营运管理,提升竞争实力。着力提升港口功能,加快推进太仓港信息中心、口岸集中查验中心和危险品集装箱堆场作业区建设。按照绿色港口经营理念,建设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扩大开放优势。依托区位优势,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把以德企为标志的欧美企业集聚优势,以及与央企等国内大企业、大集团的对接优势,转化为现代产业的竞争优势、转型升级的先发优势。大力引进国际性、全国性和大区域性的企业运行总部或分公司,以及国内外大企业的管理中心、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物流中心、财务中心、投资中心和营销中心等职能性总部。推动外贸转型升级,继续稳定比较优势产品出口,不断扩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出口比重,提升服务贸易比重。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不断提升跨国经营能力。深入推进我市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等的区域合作,提高我市在规划建设、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领域的一体化发展水平。

  (四)着力提升现代城市建设水平

  拓展城市功能。在十二五规划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框架下协调推进城市形态开发,提升城市功能。加快中心城区人民南路、204国道城区段、弇山路等重点地块的综合开发,以及人民路、南园路、新华街、锦州路等主要路段的提档改造,完成果园小区、桃园新村、香花公寓等老小区改造,推进城中村改造;进一步拓展新城区框架,加快万达广场等大型城市综合体建设,加紧实施板桥片区、陆渡片区规划建设;推进科教新城天镜湖区域、城厢镇金仓湖区域开发建设;不断完善新港城城市功能,加快形成集现代生活、临港产业、港口景观于一体的新型城市;大力推进沙溪、浏河、璜泾新城建设,形成以中心城为核心紧密联系的城市组团。

  完善基础设施。完成双浮公路、协星路二期、毛板公路改造、338省道荡茜河大桥新建等工程;加快推进339省道、岳鹿公路延伸以及浏双公路新建等工程;启动疏港高速建设。实施杨林塘拓宽及苏浏线段、吴塘河整治配套工程。抓紧荡茜河河道工程、新塘导流节制闸建设和十八港南、北口门枢纽工程,抓好市镇村三级河道疏浚及市级农桥改造工程。加快浏河水源地、城区污水处理厂三期、城东污水处理厂三期、江城污水处理厂扩建等工程建设。完成220千伏归庄输变电等工程。

  建设宜居环境。积极实施各种环境经济激励政策,发展低碳经济,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抓好宏达循环经济、陆渡低碳经济和浮桥再生资源等产业园建设,创建新区生态工业园。严格新建项目准入条件,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健全环境价格调节和生态补偿机制。深入推进蓝天工程清水畅流工程。推进港区、沙溪集中供热管网延伸工程建设。做好城区水系沟通和水环境综合整治,完成管理区污水管网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点建设目标。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完成违法养殖集中整治。加快绿色太仓建设,争创国家人居环境奖。

  (五)着力统筹城乡社会和谐发展

  保障民生质量。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加大对城乡弱势群体就业的帮扶力度,把社会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建立企业工资增长集体协商制度,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确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保险异地转移协作机制,推进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并轨步伐,建立社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强化价格调控,确保物价稳定。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创新养老模式。大力发展慈善公益事业,加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管理。

  优化公共服务。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加快牌楼、新湖、香花、利民、华盛新城、新毛等幼儿园建设进度,实施港区、新区、科教新城三大教育园区建设工程。全面推进文化太仓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做好传媒中心运营工作,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推进中医医院病房楼和沙溪、浏河、璜泾中心医院建设,规划建设港区和科教新城医院。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大力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做好体育中心建设前期工作。推进数字档案建设。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

  加强社会管理。深入推进法治太仓建设,启动实施六五普法,开展江苏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县(市、区)试点工作。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完善社会治安大防控机制。完善市镇村三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网络体系,强化信访工作整体合力,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加快数字城管建设,不断强化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争创省餐饮安全示范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消防等责任制,完善应急救援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着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

  强化要素保障。抓好土地供给。打破常规保重点,争取省里倾斜政策,确保全市重大项目及时落地。加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力度,缓解当前用地压力。挖掘潜力保长远。做好国有土地征收工作,继续开展土地复耕和耕地异地占补工作,加强项目节约集约用地,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对符合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方向的用地,在供应时序上实行差别化政策。抓好资金供应。加强银企交流,构筑银企对接平台;加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力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机构组建力度;利用资本市场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发挥全市投融资平台、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的作用,加大民间资本投入力度。抓好人才队伍。深入实施“522”人才工程。狠抓创业创新队伍建设,加强高端人才引领;注重紧缺人才引进储备,加强急需人才保障;强化人才培养服务,加强内生人才发展。全年力争新引进领军人才40人左右,列入苏州市级以上人才项目10个以上。

  创新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开展沙溪全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区镇合一管理体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模式。加快推进三集中三置换,今年确保新增农民集中居住户10500户,全市农民集中居住率达50%。切实抓好城厢、陆渡、浏河3个先导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3.5万亩,农业规模经营面积占比75%以上。全市新增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50个。强化财源建设。着力在稳定税基、开源节流、平衡收支上下功夫。建立和完善税收征管新模式,健全风险分析预警机制。发挥财政政策杠杆作用,积极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

  提高工作效能。坚定不移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社会工作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保持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要围绕工业经济三年翻番和服务业三年倍增计划,完善各项配套政策,以更大的力度支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加强全市经济运行的监测、预测,建立和完善经济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重点企业、规模企业的协调,深入基层企业,及时有效地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实际困难。切实加强对煤电油气等各类生产要素的组织协调,积极减轻企业负担。简化优化审批程序,切实提高办事效率。抓好各种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十分复杂,下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在中共太仓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增强应对力、增强创新力、增强执行力,昂扬斗志,扎实苦干,确保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开局!

 


附件:

太仓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

人代会预期目标
(比上年)

上半年完成情况

1.地区生产总值

16%(现价)

18.6%(现价)

  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占比

1个百分点以上

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

较上年底提高1.1个百分点

2.财政总收入

16%以上

35.2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16%以上

20.2

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20%以上

21

4.工业总产值

26%以上

+23.6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2.5个百分点

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4个百分点

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

5.注册外资

10

+5.8%(完成目标的68.6%

6.实际利用外资

10

-13.7%(完成目标的43.6%

7.进出口总额

10

+45.9

  其中:出口总额

10

+41.4

8.个私经济净增注册资本

60亿元

54.57亿元

9.引进内资新增注册资本

60亿元

67.47亿元

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8

26.7%(现价)

11.港口集装箱运量

力争300万标箱

130.33万标箱(完成43.4%)

  港口货物吞吐量

1亿吨

4789.55万吨(完成47.9%)

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

12.8

13.农民人均纯收入

12

13%(预计)

14.社会登记失业率

控制在3%以内

2.5%左右

15.R&DGDP比重

0.2个百分点

16.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95

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

完成苏州下达任务

1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完成苏州下达任务

注:15-18项上半年数据未出